請公開宗教經文、咒語或佛教歌曲之版權

對於宗教的經文、咒語或佛教歌曲,這些文化寶藏應該是公開的,屬於所有人。它們具有無比的價值,可以幫助人們尋求心靈寧靜和覺醒。因此,對於這些重要的宗教資源,我們應該鼓勵分享和促進更多人親近佛法。

過去,善知識與佛教文化並沒有關於版權的概念,因為它們是以無私和慈悲的精神傳授給大眾。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一些文化資產出現了版權聲明,這或許是受到現代社會和商業模式的影響。不過,我們應該以更加寬廣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佛法的目的是普度眾生,讓眾生獲得解脫和幸福。如果有人將佛法視為商業利益的工具,限制他人使用佛法資源,並利用現有的法律來追訴,這不符合佛法的本意,也不應被鼓勵。

我們應該將佛法視為一種無私的恩賜,一種可以帶來智慧和慈悲的力量。在分享佛法時,我們應該放下私利,結下善緣,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這些寶貴的教義和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促進佛法的傳播,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讓我們以科學的精神來接觸佛法,保持開放的思維和懷疑的態度。佛法的殊勝與深奧無法用有限的言語完全詮釋,需要透過實踐和體驗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智慧。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佛法成為更多人心靈成長的指南,這樣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願一切眾生都能親近佛法,從中獲得平安、智慧和慈悲。

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釋惠空法師著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因為感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譬如中國人講的「五倫」,就是講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感情,而這正是實際的生命現象。這種生命現象,佛教把它分析為三個元素,就是惑、業、果報。但在這裡我們把業跟果報看成同一個主體合起來講,所以惑和業(果報)就是今天所要探討的兩個要點。談到惑,首先我們要了解「感情」的內涵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它是我們整個心性綜合的表現。佛法把我們一般所講的心緒、情緒、個性、感情通通列入「心所」這一個觀念,對於不同的心理現象、情緒變化,歸納分析成五十一個心所,這就是人性的內涵。人生有兩種特質,一是善(善心所);一是惡(煩惱心所),在善、惡的特質中,各有很多的成份(心所),而這些成分彼此錯綜複雜的交合,就形成了種種不同型態的感情表象。所以,感情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從感情的表象去了解,就會受困於感情的多樣化而掌握不到問題的核心。比方說夫妻之間的關係,有的像兄妹,有的像父女,有的像朋友,有的像情人,甚至有的像仇人;同樣的,爸爸對女兒,媽媽對兒子,也都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所以,只有當我們理解到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最後關鍵點是人性深處的綜合表現,是人性的本質,我們才能對感情問題做一個最忠實的評鑑。什麼是人性善、惡的特質呢?基本上,煩惱心所,是對我們心性有污染的成分,包括貪、瞋、痴、慢、疑、不正見等根本煩惱及一些隨煩惱;而善心所,是指對我們生命有所提昇的,如信、精進、禪定、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慚愧等等。一般說來,如果感情是純淨的,多半是從信、慚愧、無貪的立場出發,比方對元首效忠,對爸爸孝順,這是從信出發,也就是他認為這樣做是好的,正確的,接受這個觀念,所以就產生了孝心、忠心的心理。可是就男女的感情來說,最核心的元素是貪(當然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之間也有部分是靠貪來達成的。)因為有貪,我們心性無法達到最深刻的純淨,而產生感情,感情的產生,是彼此得到協調、得到溝通。而如果兩方面變成排斥,就是瞋。為什麼會貪?會瞋?就是因為痴,這是人性最深刻的煩惱。從上,我們已經到人性中,貪的元素,是男女感情的癥結,接著我們再繼續從貪的角度來分析男女的感情。貪的對象有很多,其中色貪第一、眷屬貪第二,其它還有財、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貪太太的美貌,有人貪太太的錢財,有人貪太太燒的好菜,有人貪甜言蜜語,這都是貪著。但是男女之間貪著最深的情欲,這是維繫男女感情最根本的東西。男女的情欲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本質是一樣的,但是程度有差別。第一層次是色,也就是貪著外在的美貌;第二個是情。所謂情是兩個人心靈有了溝通點,不管任何溝通點,都會產生情。不但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也是這樣。所以,有時專家建議夫妻之間要找共同的愛好,其實就是找溝通點,也就是感情的培養。第三個是愛,愛已經是一種執著,就是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愛你!這跟情是不一樣,它是不需要溝通的。第四個層次是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應,比較污濁,不管有沒有色、情、愛,它只是一種須要解決的心理反應。這四個層次,就是男女之間互相貪著的情執。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這四個層次,就一定會墮入男女情欲的漩渦而苦惱。以上所講的,是說男女的感情,不可以從某一個上來看。今天為什麼會離婚?一定是彼此的貪著已經沒有了,或是外面的貪著比對太太的貪著更強烈;而有的夫妻之間根本沒有了吸引力,為什麼又不離婚?這可能是為了面子,為了小孩。所以感情的問題,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心性清淨與否的問題。今天為什麼他會愛一個不該愛的人,而捨棄他該愛的人,就是因為他煩惱重、太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這個人他心靈純淨,他站在任何角度,都會把他的煩惱降伏,讓他的善性激發,對方再怎麼無理,面對再大的困難,他都不會使感情破滅。所以如何激發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煩惱,才是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感情問題的關鍵。今天我們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必須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煩惱障蔽他的心性,讓他人性陷入無知的狀態而造成錯誤的決定。這就是今天的第一個主題——惑。

第二部分談到業、果報的問題。我們常講的一見鍾情就是如此。今天你不是碰到他,就結不了婚,這就是業力,就是你的果報(當然這並不是每個人如此的。)所以,中國人講夫婦結合的兩種因素,一是報恩,一是報仇。恩愛夫妻是報恩來的,恩盡義絕,下輩子就不會結為夫妻;要是恩情還未了或愈結愈深,下輩子還是要結為夫婦,跑不掉的,所以我們不能隨便喜歡人。今天我們了解業力的力量就知道,夫妻之間反目,一半屬於業力,一半屬於煩惱。就是因為你跟他有仇,所以他故意讓你跟他結婚,讓你愛他愛得很深;讓你痛苦。如果夫婦間有這種情形,不要怨對方,從業力立場來看,你今天被報仇了,要知道這是你以前對不起人家,你要甘之如飴的接受,而且反過來要感謝他、珍惜他,不要再結仇了。今天你跟他做對,他也就跟你做對,仇就結得更深了。他惱害你,你承受下來,我好好對你,將恩情來贖我以前的不好,只有這樣,才能把怨仇解掉,否則怨仇沒有解掉,下輩子還要再來結仇,何苦呢?所以今天要了解到,生命的現象確實如此,以前種下惡因,今天要承受惡果,如果你沒有業力的正確觀念,就會埋怨,就沒辦法把惡果解掉。所以結論就是: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感情問題,在心性的立場上,要淨化我們的心靈來解除煩惱的束縛而超越對眾生的感情;在業果的立場上,要用報恩的心情跟行動來對待我們的怨仇而消除業果。這樣才是面對感情問題,最有智慧的處理方法。

證嚴法師靜思語 – 布施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有心!

證嚴法師 靜思語 – 布施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有心!

◎是非雜音不能多我一個,相互關心不能少我一個。
◎一切都是因緣,廣結善緣的人生,到處感到受歡迎、覺得世界充滿光明、樣樣事看來都覺得可愛。
◎布施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有心。
◎上班前若能讓心靜一靜,也許可以擁有一天的好心情。
◎婆媳之間,能婆慈媳孝,發自心中互相疼惜與善待的形態,是人間最美的畫面。
◎苦來要消受,若你的人生中有一百次的病痛,那麼,今天已痛過一次就只剩九十九了!每痛一次就消一次業。
◎做事要先有不怕困難的心理準備,碰到困難才會踏實穩當。
◎人生的富有不在物質,而在有愛心;所謂愛心,就是要懂愛護好自己的心,要不怕辛苦奉獻人群。
◎我們常祈求菩薩賜福,卻忘了自己也可以做菩薩;聽聞世間苦難的音聲,立即前往救助。
◎人生的命運,並不是說我來求佛菩薩就能有所得;最實在能得到的就是『我怎麼做就能怎麼得!』
◎一個人有多大的願,就會有多大的力量;發願後要身體力行,力行才能產生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能受用的法,就是『妙法』。
◎人生要有『目標』;但不要抱『目的』。
◎愛心並不單指關懷人等有情的生命;它還包括了愛惜無情的物命。
◎每個人一旦演完人生舞台上的角色就要下台,沒有人能例外,所不同的是有人令人懷念,有的遺臭萬年。
◎聽了一輩子佛法,如果在待人接物上,沒有一句自己可以受用,如此的文字相,又有什麼用?
◎能生長在幸福的台灣,是一種福報;在植福的同時,更要懂得知福惜福。
◎凡夫手持放大鏡時刻放大別人缺點;如果能欣賞別人,即是莊嚴自己。
◎不斷擴大愛的領域,恨就不會佔滿心地。

http://www.lifetv.org.tw (生命電視台)
http://www.bts.com.tw (佛衛慈悲電視台)
http://www.newdaai.tv (大愛電視)

台灣這片眾諸天神佛光保護的地方

護法

在台灣,我們相信這片土地受到眾神佛菩薩的庇佑。高僧大德們在這裡傳承佛法,他們如佛光山星雲老和尚、法鼓山聖嚴法師、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以及四大活佛章嘉大師的肉身舍利都安放在台灣。這裡還有南懷謹南師大居士、唐玄奘舍利等聖地,以及已圓寂的淨宗淨空老和尚和第六十三代張天師等等,他們的存在彰顯了台灣對佛法的熱愛與敬重。

然而,我們的地球母親正面臨傷害!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尊重天地,不禮敬佛法、佛陀和僧伽,沉迷於物質慾望的追逐,追求聲色犬馬的享受。尤其是近年來,台灣政治人物的行為過度,超出了倫常的底線!然而,違背佛法的行為終將有報應,而那個時候已經快到了!

但只要台灣還有一群精進修行的人,我們依然堅信這個防護網將堅不可摧。他們用心奉行佛陀的教誨,將慈悲和善良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他們在台灣的各個角落精進修持,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力量與祝福。

讓我們一起虔誠地呼喚: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願這份虔誠的心意,能夠化為無邊的慈悲力量,照亮台灣,照亮全世界。

讓我們用愛心、感恩和尊重來對待我們的地球母親,呵護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樹葉、每一滴水源。讓我們醒覺於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願佛菩薩的慈悲光芒籠罩台灣,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智慧的指引和慈愛的庇佑。讓我們共同努力,以心靈的寧靜和和平締造一個更美好、更純淨的台灣。

願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永遠護佑台灣,願佛光照耀人間,願一切眾生得到平安和幸福。

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當災難來時…

佛教徒

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常常陷入絕望和無助的境地,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和求助的方向。然而,在這困難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向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祈禱,因為菩薩聽聞天下蒼生微弱的聲音,即使微弱,也能帶來希望與庇佑。我們深感喘不過氣,這是因為我們曾經犯下種種惡業,但在這一生中,如果我們還有餘命、還有餘力,我們應該立志成為善良、謙卑、孝順父母的好人,將所有的成就奉獻給十方一切佛。

不久前,印度神童阿南德發出警示,他告訴世人要相信自己的信仰,相信所崇拜的神祇。這是一個深具智慧的忠告,因為當我們真誠地對待信仰,向神明表達虔誠的敬意時,我們可以獲得神靈的感應和庇佑。正如淨空老和尚所言:”一分恭敬一分感應,十分恭敬十分感應”,我們所付出的尊重和信仰,將以更多的好運和改變命運回報我們。

在這困難時刻,我們可以透過祈禱與菩薩、神明建立聯繫,向他們傾訴內心的苦楚與困惑。我們可以向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虔誠祈願,請求菩薩的加持與庇佑,使我們能夠度過災難,獲得力量和智慧。同時,我們也應該堅持修行,追求善行與道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神明的慈悲與恩典。

因此,在逆境中,讓我們保持對菩薩和神明的信念,繼續祈禱並行善。讓我們以心存虔誠之心,向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祈求力量與庇佑,相信這份信仰將引領我們度過困難,帶來積極的改變,並使我們的命運轉向更好的方向。無論困境有多艱難,我們始終相信,菩薩的慈悲是無盡的,他們聆聽著我們微弱的聲音,引領著我們走向光明與希望的彼岸。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菩薩的庇佑,安慰我們受苦的心靈,帶給我們平安和喜悅的心境。

 

#大悲咒 八十八句 上悟下明長老恭誦 海明禪寺 悟明長老(觀音老人)

同參道友一同來恭頌

https://youtu.be/sX7Tnffq6ug